肉鴨初春大棚飼養技術
在初春低溫季節,利用大棚對肉鴨進行密集型飼養,能充分利用養殖空間,提高養殖效益。
大棚建造選擇靠近水源、地勢平坦、排水性好、有利于防疫隔離的地方建造大棚。大棚用木棒作為支架和頂棚骨架,上鋪高粱稈或玉米秸,再覆蓋麥草或稻草。大棚兩側斜面離地80厘米~100厘米,圍上尼龍網,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暖。棚長20米~30米、寬8米~10米、頂高3米~4米,可養肉鴨1000只~2000只,每平方米飼養密度以8只~12只為宜。
飼養管理選擇櫻桃谷鴨等適宜密集型飼養的肉鴨品種。雛鴨出殼后24小時內先飲水后開食,飼料撒在塑料布上,每天喂4次~6次,隨著日齡增加逐漸減少飼喂次數。育雛成敗的關鍵是溫度,1日齡~2日齡育雛室溫度在32℃~34℃,以后逐漸降溫,以雛鴨能自由活動為宜。冬季注意防寒保暖,春季溫度高時要注意溫度調節。飼料用玉米、豆餅、麩皮、魚粉、骨粉、菜籽餅等配制而成,加適量食鹽、微量元素及少量青飼料。7日齡后,可在晴暖天氣讓鴨子下水,下水次數根據季節、氣溫及天氣狀況決定。春天每天下水1次~3次,冬季每天下水1次~2次,每次下水由10分鐘逐漸增加到1小時,可靈活掌握。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鴨棚,一周內用PP粉溶液消毒2次~3次。1日齡雛鴨用鴨病毒肝炎弱毒苗飲水免疫,15日齡用鴨瘟弱毒疫苗按預防量加水拌飼料一次喂給,20日齡后在飼料中加適量滅霍亂或其他抗生素預防鴨霍亂病。
肉鴨初春大棚飼養技術 本文被閱讀 2564 次